文稿唯“实”不破,须立足实际、指导实践、发挥实效。如何把文稿写“实”?
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坚持思在行前、意在笔先,加强理论学习,全面系统、及时跟进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努力提高理论素养和思维层次,让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内心深处真正扎根,把文稿写作至关重要的“诗外”功夫练得炉火纯青。
深入开展学习调研。写一篇千字的文稿,可能要参阅数万字、数十万字甚至更多资料。写稿前,广泛搜集上情下情、内情外情、史情时情等,认真学习研究、消化吸收,让孤立的素材串起来、静止的素材活起来。既善于关起门来做研究,更带着问题主动到基层一线搞调研,多开展小切口的大调研、沉下去的深调研、前瞻性的新调研,及时了解掌握新情况、新问题,引入文稿写作的“源头活水”。
准确领会领导意图。实践中我们感到,领导关注和强调得多的地方,往往是工作重点和难点所在,往往是文稿写实的重要着力点。一段时间内领导强调最多的、调研或平时交谈中特别交代的、讲话中脱稿发挥的,都需及时捕捉、用心记录、深入领会。
观点主旨鲜明。赞成反对什么、提倡禁止什么、肯定否定什么,需要旗帜鲜明地亮出来,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要立足具体场景、受众群体等,在遣词造句上反复琢磨,用最恰当的词组、句式、语气准确反映客观事实、表达意见主张。文稿话语体系需及时更新,特别是一些重要提法必须严格对标对表,不能自作聪明、自行其是。大小标题是文稿思想观点的集中体现,需仔细推敲琢磨,努力做到形神兼备、出新出彩。当然,标题的严谨准确是第一位的,不能一味追求对仗工整而牵强附会、弄巧成拙。
任务举措务实。如果简单对照上级要求“依葫芦画瓢”,提出的任务举措“放之四海而皆准”,那样的文稿是轻飘飘、软绵绵的,不利于基层抓落实。应善于把服务“国之大者”与发挥本地本部门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把上级的宏观目标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目标,把上级的原则要求转化为契合实际的具体举措。
比如,有些会议每年都开,但需结合新的形势任务重新审视,赋予新内涵、提出新要求,不能玩“换汤不换药”的文字游戏。
论证阐述扎实。在评价某地某部门工作时,仅用一两句定性的话就显得很单薄,若是列举一两个恰当的数据或事例,则更有说服力。应以理服人,用思想的力量打动人,用道理学理哲理影响人,善于抽象概括、总结提炼、阐释说理,把实践经验上升为制度机制,把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增强文稿的理论性、思辨性。应善于抽丝剥茧、刨根问底,论述越深入,文稿就越实。
比如,一篇文稿在阐释“改革最大的动力是责任担当”时,从“发展的最大变数是改革、改革的最大变数是干部、干部的最大变数是责任”三个方面展开,层层深入挖掘,从而把问题讲深讲实讲透。
框架结构缜密。可以是横式结构也可以是纵式结构,可以分两块、三块、四块甚至更多,关键是内容功能齐备、衔接过渡顺畅、整体脉络贯通,做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铺排有序、逻辑缜密。
同时,框架结构也是不断完善的,因事、因时、因场合、因对象灵活应变,不守定式、不落俗套。
描述具象化。用具象化的语言描述抽象的理念、深刻的道理,干部群众才听得懂、乐意听、记得住。习近平总书记曾用“端牢饭碗”“守护好一江碧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动形象的语言阐述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让这些深刻的道理根植亿万群众心中。讲故事也是一种写实的方法,应善于用“小故事”讲“大道理”。
语言平实化。善于用平实质朴的语言阐述深刻的道理,是文稿写作的上乘境界。1928年,毛泽东同志逐字逐句修改《施政大纲》,把“废除聘金聘礼,反对买卖婚姻”改成“讨老婆不要钱”,把“废除债务”改成“贫苦农民借了土豪的钱不要还”。正是这种平实的大白话,很好地宣传了党的革命思想主张。当然,平实不等于平淡,而是注重语言的锤炼,力求平实中见精彩,自然中出韵味。
文字简洁化。简洁是一种能力,认识模糊,逻辑混乱,缺乏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就无法写出短小精悍的文稿来。实践中,简洁干净的文字往往难以一气呵成,需要做大量耐心细致的修改。教育家徐特立就教材编写的大众化曾讲到“去空、去杂、去孤”,即把空洞的、杂乱的、孤立的内容去掉,删繁就简、去伪存真,写文稿同样如此。
文稿表达的不是个人的情绪,而是体现党委政府的态度立场、作风形象,应做到庄重严谨、大气沉稳,同时真切、饱满、自然地表露情感。
我们读习近平总书记的很多文章时,都情不自禁地被其中真挚的为民情怀深深感染。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回梁家河看望父老乡亲时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直抵人心的话语,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不管是“我是人民的勤务员”的拳拳之心,还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铮铮之誓,都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以身许党许国、为党为国的崇高境界与大爱情怀。
文字工作者应厚植真心爱党爱国爱民之心,注重修身敦品,做一个清澈纯粹的人,并把这种品性和情感熔铸笔端,这样才能写出饱含真情的文章来。
要找准与受众情感上的结合点,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替群众说话,特别是在起草群众座谈、媒体采访等文稿时,尤需真诚坦率,不遮掩问题,不回避矛盾,不推卸责任,让受众产生情感上的共融、心理上的共鸣,从而产生最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