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在空间和时间上作出的安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具有“五级三类四体系”的特点。依规划层级分为“五级”,国家、省、市、县和乡镇级;依规划内容分为“三类”,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依规划管理运行体系,分为编制审批、实施监督、法规政策、技术标准四个子体系。

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是要统筹划定“三区三线”(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强化底线约束,为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三条控制线要划得实、守得住,有权威、落实好,有待于更多创新探索。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在各地陆续开展该项工作之际,本文对“三线”划定的各项政策要求进行总结提炼,并形成《解读国土空间规划“三线”划定前世今生》一张图,与小伙伴们进行分享。

基本概念

国土空间规划: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部门对所辖国土空间资源和布局进行的长远谋划和统筹安排,旨在实现对国土空间有效管控及科学治理,促进发展与保护的平衡。

“三区三线”:“三区”是指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三种类型的国土空间,“三线”分别对应在“三区”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三区”(三类空间)

生态空间:具有自然属性的,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国土空间,包括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滩涂、荒地、荒漠等。

农业空间:是指以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为主体功能,承担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功能的国土空间,主要包括永久基本农田、一般农田等农业生产用地以及村庄等农村生活用地。

城镇空间:是指以城镇居民生产、生活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城镇建设空间、工矿建设空间以及部分乡级政府驻地的开发建设空间。

“三线”(三条控制线)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的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法确定的不得占用、不得开发、需要永久性保护的耕地空间边界。

城镇开发边界: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可以进行城镇开发和集中建设的地域空间边界,包括城镇现状建成区、优化发展区以及因城镇建设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国土空间规划“三线”划定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