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人们的消费观念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发生了很大变化,参与性体验性的旅游形式受到欢迎,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形态,体育休闲旅游正成为21世纪旅游消费新趋向。体育是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旅游是推进体育产业的重要动力。

据预测,我国体育竞赛表演产业总规模2025年将达到2万亿元,但中国人均体育消费只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体育旅游逐渐成为是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蓝海市场,并已经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目前疫情虽然在短期内给体育旅游市场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尤其是对人群集聚度较高的体育赛事游、体育项目游冲击巨大,但长期来看激发了人们对于生命的关照,激发了更多体育健身需求,体育旅游在长期的压抑后会呈现出勃发的态势。那么未来,体育+旅游如何更好地融合发展呢?

注重特质化,避免同质化

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特色和差异化是关键。要注重立足地区实际,结合地理区位特征或地方体育产业特色,打造崭新而独特的旅游品牌,形成单项体育活动项目的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链的体育产业,差异化越大,协同力越强,一市一品,一县一特,做好战略规划十分重要。要根据市场和消费者需求,打造“体育+旅游”双产业驱动模式,应着重改善供给,提供更多热门体育旅游产品,同时让旅游与体育实现更高程度融合,以增加旅游本身的刺激性、趣味性、观赏性、参与性、体验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造出核心竞争力。

注重生活化,避免观光化

体育旅游项目都独具个性,代表着不一样的文化和精神,这种“圈层”化的项目特性使得每个不同的体育旅游产品都带有强烈的个体IP特征以及对应社会属性,我们需要体育旅游的精品路线、各种示范基地,但是更需要的是体育旅游的持久性发展。生活化、接地气才是体育旅游发展的关键,也就是说体育旅游要大众化。比如瑞士滑雪胜地达沃斯、新西兰“探险之都”皇后镇等地都是将体育旅游形成常态化产品,一年四季都有相关体育运动产品,让广大民众都可以参与,做大延伸体育旅游产业链,实现“体育+旅游”融合发展。

注重内涵化,避免形态化


发展体育旅游,要兼具除体育产业以外的文化、旅游、养生等其他功能,实现生态、环保、养生、宜人等属性。同时发展体育旅游应该积极结合商业模式,促进产业间的相互融合,不断延伸产业链,才能助推地区经济形成更好更快的发展。

注重创意化,避免肤浅化

随着旅游者对个性化、多样化、高级化旅游产品的需求增强,优质的体育旅游项目和产品将影响未来体育旅游发展格局。通过对体育旅游产品及形象的创新,挖掘文化内涵,或是利用时事动态等进行产品开发,以满足旅游者的新、奇、异的需求或突发性需求。要深挖体育旅游,考虑引进汽车自驾游、户外项目、体育旅游节庆等多种门类,以赛事为先导,以体育文化为核心,开发各类IP衍生产品,逐步形成以赛事为切入点的体育旅游产业化。

要积极开发一些与众不同的体育旅游产品,比如在游览海洋的同时加入冲浪、浮潜、深潜项目,在欣赏植被的同时加入徒步、骑行项目,不断创新旅游产品的形式形态,增强沉浸式体验。一方面,赛事的营销活动可以给旅游产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旅游目的地也可以借助体育赛事为自己带来更大的人气。

注重服务化,避免简陋化

国外经验表明,山地户外、水上运动、冰雪运动和高尔夫运动等占整个运动休闲市场的80%,而这些产业的发展,需要高质量、高水准的软硬件配套服务。发展体育旅游要配套建设旅游咨询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推进符合标准的登山步道、休闲绿道、自行车赛道、滑雪场、汽车自驾运动营地、直升机空中游观光线路、户外运动公园等体育旅游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