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推进旅游企业扩大复工复业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各省(区、市)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经当地省(区、市)党委、政府同意后,可恢复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跨省(区、市)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笔者认为,恢复跨省团队旅游是稳步推进旅游业复工复产的重要举措,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对于拉动内需、促进就业意义重大。

恢复跨省团队旅游是进入“防控型复工”新阶段,继恢复各地省内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重启周边游、乡村游和都市休闲游后,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有序推进行业复工复产的政策延续。这一举措使疫情防控条件下的游客活动和旅游企业的经济活动空间向外扩展了一大步,有利于旅游产业供应链相关企业的恢复,尤其有助于以跨省业务为主的旅行社、旅游交通企业以及以输入型客源为主的景区、餐饮、购物、演艺等企业复工复产。

旅游业是以游客流动带动要素流动的行业,与之关联的直接和间接行业超过100个,综合带动力强。2019年,中国旅游业综合贡献占GDP总量的11.05%,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31%。综合疫情防控进展、经济恢复程度以及政策发布后OTA平台游客预订情况和资本市场反映,我们有理由对下半年旅游经济运行保持相对乐观的预期。

《通知》在恢复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的同时,对跨省游开展过程中的疫情防控、市场秩序、文明旅游、应急处置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引。

常态化、现代化的跨区域协同治理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疫情发生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系列通知、指南、数据,精准施策,稳步推进和助力旅游行业复工复产。以“限量、预约、错峰”为政策指引,鼓励和引导企业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科技为游客提供预约、无接触和行程安全服务,有效确保了游客安全和服务品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跨部门、跨区域、有现代科技支撑的旅游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协同治理体系将是旅游安全和品质服务的基础支撑。从长期看,通过常态化的预约、预测、预警和引流等公共服务,可以缓解淡旺季、冷热点、昼夜的旅游服务供给不平衡问题,加速行业高质量发展。

小团化、定制化、数字化已经成为旅游产品和服务升级的主方向。为确保游客出行安全,《通知》对跨省游恢复过程中的景区开放、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的游客招徕、组织、接待各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要求与当前旅游消费小团化、数字化的趋势相向而行。近年来,旅游市场更迭,形成了由“80后”“90后”主导的旅游市场,游客出行已经从与陌生人组成大团队旅游,逐渐演变成更加注重私密、回归家庭的小团队旅游,从标准统一的服务需求,演化为个性化、碎片化需求,“小团化”“定制化”旅游发展迅速。疫情防控期间,“云旅游”“云观览”“云会议”“云直播”方兴未艾,成为旅游行业数字化进程提速的有力见证。在跨省团队游恢复过程中,旅游企业尤其是传统旅行社企业需要更加重视产品和服务的专业化、细分化升级,而不是重新回到价格和同质化产品竞争的通道。

《通知》指出,各地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文明旅游宣传,推广“分餐制”“公筷制”等健康旅游新方式,引导游客讲究卫生、拒绝野味、理性消费,树立文明、健康、绿色旅游新风尚。

文明旅游是高质量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疫情防控期间甚至于更长的发展阶段,都需要游客对出游做理性的决策、进行理性的消费、开展理性维权。各地要通过制定并发布疫情防控期间文明旅游公约或文明旅游指南,引导游客的行为,通过建立游客信用体系、志愿者体系,强化和引导旅游文明的养成。

旅游市场恢复需要政府部门的政策推进,更需要旅游企业持续创新和自我变革。旅游企业要把握好为游客提供高品质旅行生活服务的总方向,重新审视旅游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内涵、外延和发展趋势,既着力于异地,也着眼于本地生活,构建为游客提供生活化、品质化的出行服务体系。

面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旅游企业必须在以下几方面着力谋求发展:一是要重新构建专业技能和专有资源,使企业走向专业化服务。散客化、个性化、网络化的旅游市场特点决定了标准化的旅行服务无法满足碎片化、多元化消费需求。对更多旅游企业而言,以专业化来创新服务价值、重构供应链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二是要通过现代科技持续改善企业内部供应链和业务流程,提高运营效率,包括以数字化办公减少店面租赁成本、数字化管理提升业务效率、共享式用工减少人力成本、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丰富游客体验。三是要升级内部的知识结构以提升适应和创新能力,一旦企业员工无法适应新技术更迭,企业就会被技术进步所淘汰,历史上因技术进步而消失的行业和职业并不在少数。